您所在的位置:
本報訊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虹膜識別算法競賽NICE.II(Noisy Iris Challenge Evaluation-Part II)中,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鐵牛團隊從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41支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以測試性能指標超過第二名41.3%的絕對優勢蟬聯NICE系列虹膜識別算法競賽的冠軍。
由全球著名科學出版集團Elsevier和葡萄牙Beira Interior大學發起并組織的NICE系列虹膜識別算法競賽,公開面向全世界從事虹膜識別研究的科研院所、企業和個人開展第三方公平測試,是國際上難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虹膜識別專業測評活動。為了模擬干擾狀態下虹膜識別的實驗環境,NICE競賽的測評數據包括了虹膜識別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噪聲或者干擾源,如離焦模糊、運動模糊、鏡面反射、斜眼、頭部偏轉、眼睛半閉、睫毛遮擋、眼皮遮擋、戴光學眼鏡、隱形眼鏡、位置側偏等,提出了目前虹膜識別領域最具挑戰性也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
虹膜識別技術通過獲取和分析人眼的虹膜圖像來實現高精度的身份識別,在國家和公共安全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也是模式識別學科領域的前沿方向。虹膜識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精確識別近距離用戶配合條件下的高質量虹膜圖像,但是當虹膜圖像受到內在生理變化(如斜視、眼皮和睫毛遮擋、運動模糊等)和外界環境變化(如光照、成像距離、佩戴眼鏡等)時,虹膜識別的性能急劇下降,不能滿足現實世界復雜環境下身份識別的需求,嚴重制約了虹膜識別技術的應用推廣。從“人配合機器”到“機器主動適應人”是虹膜識別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構建“以人為本”的新一代虹膜識別系統,除了光機電需要精心設計外,核心算法對于整個系統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重點就是必須要突破低質量虹膜圖像的處理與識別。
為了分別測試虹膜識別應用的兩大核心技術環節——“虹膜圖像預處理”和“虹膜特征抽取與識別”在NICE高難度數據庫上的表現,NICE競賽對應分成兩部分,其中NICE.I要求算法準確定位和分割出測試虹膜圖像的有效區域,NICE.II則要求算法根據虹膜圖像分割結果進行特征分析和精確識別。
在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的資助下,譚鐵牛面向國家與公共安全領域的戰略需求,組建了一支包括光學、電路、算法、系統等多學科領域精銳力量的科研團隊。團隊長期從事虹膜識別研究,并堅持從虹膜圖像信息獲取的源頭進行系統創新,從單目到雙目、從靜態到動態、從近距離到遠距離虹膜識別,先后歷經三次技術革新,全面突破了虹膜識別領域的成像裝置、圖像處理、特征抽取、識別檢索、安全防偽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不斷突破虹膜識別易用性、魯棒性、安全性、實時性的應用瓶頸,建立了關于虹膜識別比較系統的計算理論和方法體系,負責撰寫虹膜識別領域世界上第一部英文學術專著,在國際學術刊物和會議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4篇以長文形式在模式識別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或被接收,建設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共享虹膜圖像庫并在7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個科研團隊推廣使用,有力推動了虹膜識別學科發展。虹膜識別相關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第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打通了虹膜識別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的完整鏈條,虹膜識別科研成果成功實現了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組建了虹膜識別的民族品牌企業中科虹霸,推出了從硬件到軟件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虹膜識別系統解決方案和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礦山安全生產、國家安全部門、軍隊門禁控制、監獄犯人管理、災區戶籍管理、計生人員驗證、考生身份識別、銀行客戶認證等眾多領域,改變了我國在虹膜識別這一戰略高技術領域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原文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1/239172.html?id=239172